3D打印出肝臟仿真立體模型 醫(yī)生精準切瘤
科技最前端
3D打印技術正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醫(yī)療行業(yè)。日前,南方醫(yī)科大學珠江醫(yī)院肝膽一科數字醫(yī)學隊伍采取3D打印技術,順利打印出患者的肝臟仿生立體模型,引導醫(yī)師更快更確切地完結了一例高難的肝臟腫瘤切除術。截至4月22日,海內該行業(yè)尚未見相似報導。
病例:腫瘤直徑10厘米
35歲的患者吳老師頻頻拉肚子4年多,曾屢次于當地醫(yī)院就醫(yī),被診療為“胃腸炎”。后來,他到省會的大醫(yī)院看病,才確診為“右肝巨塊型占位”,腫瘤直徑有10厘米,已然小西瓜。
“患者還患有肝硬化,經過初步檢驗,因為他肝臟血管畸形,況且肝臟右葉較大的腫瘤病灶與肝內血管關系緊密,手術難度也較大,更不能評價術后爆發(fā)肝衰竭的危害。”中華醫(yī)學會數字醫(y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珠江醫(yī)院肝膽一科主任方馳華老師說。
為了進一步診療、做好術前評價,方馳華率領隊伍,將吳老師的起始影像信息導入腹部醫(yī)學圖片三維可視化體系進行解析,結果發(fā)掘他的腹腔動脈體系和門靜脈體系都存在變異,肝臟上長的腫瘤不但大,況且不規(guī)則。
助力:3D打印做參照
按常規(guī)方式測算,顧問認定,須要切掉吳老師59.24%的肝臟,才能把腫瘤革除干凈。但對肝硬化患者而言,必要保留50%的肝臟。
如何辦?方馳華想到了3D打印技術。3D打印可使肝膽胰臟器和對應的病變部位以1∶1比率的“實物”形態(tài)展現在醫(yī)師面前,術前便可準確評價病變范疇與鄰近臟器組織的三維空間關系,制訂全面的手術計劃,設計手術入路,極大地提升手術的精確性,最大限制地減低手術危害和并發(fā)癥。
方馳華表示,這次他們采取三維可視化技術聯(lián)合肝臟3D打印,輔助高難的肝切除術,最大限制保留了患者的好肝,“經過悉心解析測算,咱們只要要切除患者42.75%的肝”。
手術如期敞開。在進行3D腹腔鏡肝切除時,顧問將模型帶入手術室與術中實時手術進行比對,通過調節(jié)3D打印模型并置于最好解剖位子,為手術主要方法供應直觀的實時導航,對主要部位迅速辨認和定位;通過準確定位病灶、血管并確認手術切除平面,實時疏導首要脈管的分離和腫瘤病灶的切除,進而提升手術精確性,實行根治性切除,有效減低手術危害。
經過5小時的奮戰(zhàn),22日下午,吳老師的手術順遂完結。
將來:“激活”器官最棘手
現在,3D打印技術已在醫(yī)學行業(yè)獲得全面運用。
“人們闊以依據須要,打印出對應的器官,精確引導手術;不單這樣,還能用來術前研討、培訓并且與家眷溝通?!狈今Y華說。
但是,人們更期盼的圖景是通過3D打印技術,定制出與身體本來器官同樣擁有生物活性的人造器官。
“實則,骨骼作為相對較特殊的身體組織,最早實行了‘人工定制’。但眼下通過3D打印出來的骨骼根本還是高分子材質;至于生物性的人造器官,現在還在開拓?!狈今Y華說,數字醫(yī)學已可以為身體個性化器官定制供應靠近實體的“圖紙”,“要在體外重建1個實體器官模型并非難,大到器官的形狀輪廓、小到內部的血管散布都能越來越靠近實體”。
棘手的是怎樣“激活”器官,讓它擁有生物性能,能在身體身上常態(tài)運行?!斑@有賴于生物醫(yī)學及原料學等多學科協(xié)作。假設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并且原料科學等新技術的成長使咱們能用可被肌體吸收的仿真原料打印出器官框架,人工養(yǎng)成各部位的常態(tài)身體組織也就變成了也許,定制1個能更‘親近’身體的活性器官,實行身體局部的恢復和重建就不再不過空想?!狈今Y華說。
蔓延閱讀:甚麼是3D打印技術
3D打印,即迅速成型技術的一類,它是一類以數字模型文件為根基,應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原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法來結構物體的技術。
3D打印往往是采取數字技術原料打印機來實行的。常在模具生產、產業(yè)設計等行業(yè)被用來生產模型,后漸漸用來許多成品的直接生產,已然有應用這類技術打印而成的零部件。該技術在珠寶、鞋類、產業(yè)設計、建筑、工程和施工(AEC)、車輛,航空航天、牙科和醫(yī)療工業(yè)、教育、地理數據體系、土木匠程、槍支并且其余行業(yè)都有所運用。